首页 > 公益活动 > 正文

传承汉字风骨,弘扬古典文化
2020-08-31 14:57:31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作者:王小涵

8月12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阜阳“青春孝行”实践团队为创新传统语文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汉字与古典文化”为主题,于阜阳市王店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活动,旨在通过汉字及中华古典文化方面课程的开设,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培养学生汉文化底蕴。

 

博大精深书法史,衍生未知神奇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字吗?”说罢,志愿者便在共享屏幕上呈现了几张甲骨文的图片。“这个好像一只乌龟呀!”“这个肚子这么大,一定是小猪!”“看,那是一只手,想去抓住挣脱笼子的小鸟!”图片一呈现,线上线下的志愿者都被学生们连珠炮一般的热情回答给震住了。记者采访后获悉,志愿者们原本很担心略有些“枯燥”的书法史无法吸引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然而学生们积极的态度和丰富的想象力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也为他们后续的教学增添了不少信心。

在简单介绍了一些“千奇百怪”的字后,志愿者开始细致地向学生们介绍汉字书法史,试图在系统的认知中,使他们知晓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结合源远流长的传说故事和形象直观的图片,博大精深的汉字书法史由志愿者娓娓道来,逐渐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未知的神奇知识,始终牢牢吸引着每位同学的眼球,他们一边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赶紧随手在纸上写写画画,生怕遗漏任何一点“冷知识”。

 

\

图为志愿者向学生们介绍汉字的演变。(安徽师范大学 王小涵 提供)

 

大道至简方块字,丈量华夏文明

为了更便于理解,志愿者们选取了为小学生所熟知的书法家与作品,对书法规律“抽丝剥茧”,带领学生们进一步感知华夏文明的魅力。如对行书的讲解,以王羲之的经典作品《兰亭集序》为导引,探索笔法、墨法、章法融汇的规律,试图通过观察、想象与构思,帮助他们培养起一定的空间造型意识。

书法教育的魅力,更在于其人文性。在介绍了“欧、颜、虞、褚”四家精彩的书法后,志愿者讲解了“颜体”独在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原因,并告诉学生们不仅要注重书法本身的艺术,更应当以书写者高尚的人格和凛然的民族气节来欣赏其书其人。“方块字简洁规整,就像我们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般。希望孩子们在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书法文化的同时,能学好字,做好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位志愿者如是说道。

 

\

图为志愿者在认真板书。(安徽师范大学 王小涵 提供)

 

一笔一划聚墨香,感悟古韵温度

随后的“我写我画”环节,将课堂气氛进一步推向高潮。志愿者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正确的握笔姿势,一句朗朗上口的“按押钩格抵”口诀,让学生们很快地熟诵于心。继而,他们在黑板上展示了横、竖、撇、捺、点、折六种笔划的写法,并向学生们提醒需要注意的事项。台下的学生们开始仿照老师示范的规范字,在宣纸上进行“书法初体验”。

在志愿者的鼓励下,有学生勇敢地走上台前,在小黑板上尝试写下自己名字的楷书体,认真专注的模样受到了在场志愿者的连连夸奖。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不见课间玩耍时追逐打闹的身影,只听见笔尖邂逅宣纸的沙沙摩擦声。连平日最调皮的学生也一笔一划地认真练习起来。练习过程中,志愿者们不时走到学生身边,或表扬称赞,或细心指出他们的不标准之处,并耐心地做出正确示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学生们一边写,一边小声念道。小小墨迹,点染淡雅古韵香;方寸宣纸,氤氲中华翰墨情。

 

\

 

图为学生认真书写书法。(安徽师范大学 王小涵 提供)

汉字风骨,美在传承,文化之根,亟待守护。安徽师范大学赴阜阳“青春孝行”实践团队此次开展的“传承汉字风骨,弘扬古典文化”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领略到汉字与古典文化的魅力,体现了志愿者的学养与智慧。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更为中国古典文化底蕴生命基元的守护,贡献了一份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汉字 古典文化

上一篇:海峡两岸同携手 共扬中华民族情
下一篇:中国特色 黄冈印象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顾问团队- 支持单位- 单位章程 - 部门设置- 成员名单- 理事单位- 联系方式- 企业邮箱- 版权隐私

版权所有: 中国三农发展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北京舒安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中国传统文化网
联系电话:010-85757316      邮箱: 85759339@163.com    京ICP备09064931号-2              中文域名:中国传统文化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