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深秋的柏林,寒风习习,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二楼阅览室里却暖意融融。应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编辑周瑄璞女士做了题为“写作是生命的需要”的文学讲座。
中德听众对周瑄璞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摄影:王滢
周瑄璞女士首先以“作家为什么要写作”为题拉开了演讲的序幕,阐述了自己对写作的认识。她认为所有的写作都来源于人的内心,诠释的是作者对现实的个体体验。如何写作,没有对不对,只有好不好。这取决于作家从生活中感悟到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周瑄璞女士认为一个好作家应该构筑稳定、完善的内心世界,并时时与外部世界保持一点距离,善于和勤于思考。
周瑄璞朗读最新力作《房东》的部分章节/摄影:王滢
周瑄璞以她的处女作《夏日残梦》和最近在文学杂志《芳草》上刊载的中篇小说《房东》为例,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小人物日常生活平实、细腻的描写,真实再现了所处变革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房东》以一个出租屋十年间四组房客:教师夫妻、南方女人、两位大学毕业生以及房主朋友的不同际遇,呈现了上世纪末城市化进程中底层市民生活的窘迫和精神的困惑。但小说并不灰暗,作家以诗意化的语言传达出温暖人心的希望和信念,正如在故事的结尾作家写道:“那里的人们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精神的困境,仍然坚韧地生活着,他们虽然活得卑微,但却活得有尊严、有理想,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的精心安排下,周瑄璞女士的部分小说章节事先已被翻译成了优雅的德文,由德国米勒女士现场朗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朗读结束后,听众纷纷举手提问,如中国文坛的现状、流行题材、新锐作家等问题,周女士都做了详细的回答。讲座结束后,许多听众仍然围在周女士身边久久不愿离去,纷纷与她合影留念。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贾建新、奥地利欧洲作家协会会员方丽娜、德国华商报记者妮娜、人民日报驻德记者郑红等出席了当晚的文学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