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事动态 > 正文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挺进“深水区”
2013-11-26 10:31:13   来源:   评论:0 点击:

  履新刚满一年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外界全面阐释施政理念和改革路线图,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纲领性的顶层设计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

  履新刚满一年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外界全面阐释施政理念和改革路线图,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纲领性的“顶层设计”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其中对文化的阐述高屋建瓴、切中肯綮。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各项任务背后有怎样的深意?文化体制改革将如何迎难而上,破除体制机制难题?中国文化改革发展未来的蓝图将遵循怎样的方略?对此,文化部部长蔡武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文化体制改革要遵循最基本的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作为文化部部长,您如何看待此次三中全会对文化的部署?

  蔡武:全会将过去10年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升到理论政策的高度,把文化改革发展置于整个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中,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各项任务,凸显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下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路线图。文化系统将根据三中全会的指示精神,继续卓有成效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的同时,准确把握文化意识形态和文化产业两大属性,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记者:《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请问在文化工作中如何落实?

  蔡武:《决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作为文化部门,务必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建设主体的观念,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文化工作的重要尺度,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文化建设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记者:您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应遵循什么原则?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创造一种新的体制和机制。文化体制改革不论怎么改,都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这就是: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导向不能变,是指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文化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这是方向性、导向性的要求。阵地不能丢,是指无论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的文化产业,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力,使之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龙头和主力军。

  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告捷 向“深水区”和“攻坚区”挺进

  记者:如果以2003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的话,您认为,这10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完成了哪些任务?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改革目标?

  蔡武:自2003年中央号召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工作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走过10个年头,已从过去的“破冰期”挺进“深水区”。通过10年的努力,文化体制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具体地说,我们已顺利完成了四项改革内容:一是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二是保留事业性质文化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三是文化市场的综合执法改革;四是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的文化职能转变。同时,为文化产业振兴搭建的6个平台也日臻完善,即政策平台、投融资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文化交易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文化走出去平台。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文化体系的四大支柱框架已基本形成,分别是博物馆体系、公共图书馆体系、文化馆体系、数字文化体系。这四大支柱同时又衍生出一系列的惠民工程,如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此外,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文化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已完成阶段性任务,已取消28项行政审批项目,下放6项,划转8项,仅保留了9项行政许可项目和10项非行政许可类审批项目,并拟于近期再次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与此同时,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较大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管直属单位向管全社会转变。

  记者: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目前进行到哪一步了?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蔡武:到目前为止,文化体制改革中比较容易改的环节都已经改得差不多了,剩下来的就是一些难改的、涉及深层利益格局变动的大的政策性改革。比如我们院团改革的后续政策没完全落地,为什么没有落地?因为它涉及到土地、财政、税收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配套解决的。比如,改革面临着税收问题。我们的税收改革要对文化企业特别是大量小微文化企业实行政策优惠,这样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改革还涉及到人员安置问题,人员问题与社会保障紧密相连,要更加科学规范地用体制改革后形成的全新机制来处理这些问题。

  记者:下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哪儿?要落实哪些事情?

  蔡武:接下来各级文化部门还要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履行好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责,建立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职能,通过购买服务、招标等办法让有能力的社会团体和中间机构参与文化建设,充分释放社会能量。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体制,建立管人、管事、管导向相统一的新型文化管理机制。

  从“办”向“管”转变 实现标准化、均等化

  记者:关于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全会提出,要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办”到“管”的变化背后,文化部门的角色定位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蔡武:按照中央要求,我们还将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多在建立机制、完善政策和监督管理上下功夫。对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过去,文化系统的各类演出和晚会都由政府直接操办,一些文艺评奖、项目审批也都攥在政府手里,这样容易产生长官意识、形式主义、奢靡之风、权力寻租、腐败现象等。如今,政府简政放权,将某些权限移交下放,政府只起一个宏观调节和管理的作用。但“交出去”“放下来”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没有责任了,政府还要创造条件,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过程的调控监管,从战略高度和全局出发,搭建平台,制定规划,提供服务。

  记者:《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您对其中的“现代”二字怎么看?

  蔡武:对于文化行政部门来说,“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整个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内容。这里的“现代”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彰显了时代特征,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完善、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加强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记者:全会要求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对此您怎么看待?

  蔡武:我认为均等化不仅仅是指结果的均等,更是强调机会和过程的均等。通过均等化,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有效性、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等几个方面。另外,还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公共资源的整合,推动形成合力,要追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需求的有效对接,避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争取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

  鼓励国有、民营公平竞争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记者:《决定》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现在国有院团、民营院团,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上可谓是平分秋色,各领风骚,民营院团和民营文化企业是否在未来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蔡武:我国经济改革领域有两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发展国有经济;二是坚定不移地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认为这两方面基本的方针政策在文化领域也同样适用。我们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增加国有文化单位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也要看到社会民营资本中所蕴藏的巨大的文化创造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种所有制文化经济,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激发民营资本的活力。目前,我们的民营文化企业有几十万之众,我们要大力扶持发展它们,对它们一视同仁,使它们与国有单位公平竞争。

  记者:《决定》提出,要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文化部在这方面会有什么举措?

  蔡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和各种形式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这说明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作为文化部,一方面要宣传好、推动落实好已有的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用足这些政策;另一方面,要为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简化创办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规范完善市场秩序,保障小微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目前,国务院组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说明了小微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部作为成员单位,下一步将积极研究与有关部门衔接的政策,启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制定工作,进一步落实《“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深化与银行机构合作机制,积极协调财政部,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扶持。

  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

  记者:全会提出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同时,也要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为文化部门,如何在“管”与“控”、“收”与“放”之间保持平衡?

  蔡武:早在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提出世界各国将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的原则,促进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必须融入到世界发展潮流中,主张世界各国文化在相互尊重的过程中平等交流、交锋,实现共融。我们在全面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保护和维护好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弘扬先进文化,鼓励健康文化,提倡高雅文化,发展通俗文化,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新鲜空气进来。同时,也要筑好自己的堤坝,防止外来落后文化的干扰和文化殖民的侵略。

  记者: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目前,我国的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情况怎么样?下一步文化部在“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方面有哪些新思路?

  蔡武:文化企业走出去,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扩大对外开放进程中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民间参与、合作共赢”的要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政府的扶持下,许多文化企业在走出去方面都获得了成功。比如,我们的原创动漫游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成功,完美、蜗牛、畅游等一批民营网游企业在海外设立分公司;由中演、中展转企改制组建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与世界知名演出集团IMG及许多跨国文化企业合作,把中国优秀的舞台艺术带进欧美,吸引了西方主流观众;万达集团在去年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影院公司,跃升为国际第一大院线,占有全球近10%的市场份额,更是成为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里程碑。另据统计,去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为2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出口视觉艺术品142.1亿美元,同比增长52.5%。今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成交额达1665.02亿元,其中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就占到123.82亿元。这些事例和数据都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迈得更加坚实。

  记者:作为文化部长,您对未来的文化工作有哪些愿景?

  蔡武:在文化体制改革这10年间,老百姓对我们的舞台艺术、美术等主流文化方面的诟病比较少,都给予了积极评价,这是我值得欣慰的。如果要用几句话概括对未来几年文化工作的愿景的话,我认为:第一,希望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让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让中国老百姓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最便捷的文化服务,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第三,希望中央进一步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李亚鹏35亿进军商业地产是福是祸
下一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顾问团队- 支持单位- 单位章程 - 部门设置- 成员名单- 理事单位- 联系方式- 企业邮箱- 版权隐私

版权所有: 中国三农发展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北京舒安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中国传统文化网
联系电话:010-85757316      邮箱: 85759339@163.com    京ICP备09064931号-2              中文域名:中国传统文化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