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交流 > 正文

学术分论坛1:“教育创新与文化发展”
2015-10-31 22:11:45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网   评论:0 点击:

石增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题为《适宜艺术设计教学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讲演中认为,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既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关键能力。...

\

石增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题为《适宜艺术设计教学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讲演中认为,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既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而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意味着学生有能力适应社会的变化。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师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独立地收集信息,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等,这是行为引导性教学法所要实现的目标。

 

\

 杨颉慧(郑州师范学院)在题为《论我国公众文化遗产教育的实施途径》的讲演中认为, 美英法等国家将实施“公众考古教育”作为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公众文化遗产教育工作较为落后,这已成为阻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了解较少,甚至缺少文化自信。以河南濮阳的杂技为例,濮阳杂技这个著名的文化遗产受到世界的关注,却在其当地鲜少演出。这表明,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一环节是缺失的,是需要我们关注、解决的问题。对此问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专业机构、社会团体的社会教育功能。

 

\

贾真光(北京联合大学)在题为《文化记忆与创意产业——浅议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对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的讲演中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基石则是民族的文化。文化记忆的研究涉及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字学、宗教学、文学等多学科,代表着二十一世纪跨学科研究的新方向。高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也是学科研究的主力,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高校人才培养在“专业”化的形势下,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则应放眼大视野,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印下深厚的民族文化的记忆,结合世界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现代人的思维,培养高素质的创意产业精英。

 

\

叶长安(香港理工大学)在题为《大学在“三创”发展中的定位与案例》的讲演中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是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改变的关键点。我们需要把握住这个宝贵的机遇。创意不仅是经济价值产生的来源,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推动力量。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问题,从而用创意去改善现状。创意并不只是有趣味性的特点,它也可以解决问题,可以饱含公益关怀。面对二十一世纪种种复合的社会难题,大学可以担当更积极的角色,重新定位,成为“三创”的推动者。

 

\

孔昭林(北京工业大学)在题为《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讲演中认为,当我们把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模式和机制放在教育体制的高度去思考,把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办学机制当作教育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特别是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对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办学模式和教育机制的研究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观点。通过对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阐释;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三个方面的分析,阐释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陈英伟(勤益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事业系)在题为《以大学校园结合文创产业为发展策略之初探—以Emily Carr大学为例》的讲演中认为,Emily Carr大学与周边社区无缝接合,并塑造出几近化朽木为神奇的效益。Emily Carr大学有三项极具功能的特色:一是校园中的文创商业行为运作氛围,让全校所有学生随时零距离的感受与接触真实的文化创意商品,并进而养成日后接受与习惯于文创产品的消费行为。二是文创、设计相关学系学生经营的创意产品,可以在校园内的第一线卖场上架,并很快得到消费者对其设计产品的反应讯息的直接互动认知。三是学生的创作工作室为开放型性质,观光客身历其境的感受经验,可以促成吸引更多观光客慕名前来校园参观并购买学生作品的良性循环效益。

 

\

 张捷、张新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题为《高校在文化产业发展新时期的路径选择》的讲演中认为,文化产业具备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功能,不仅能够通过文化产品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文化产品的形象展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活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力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以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作为其实现价值、创造效益的手段,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期,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找适合的教育途径,是为一条有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

 张虔(洛阳师范学院)在题为《构建文化产业管理课程体系中的价值维度》的讲演中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当前文化产业管理的课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尚未构建起完整、科学的理论范式,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文化产业课程体系中,却反强有力的价值维度。构建文化产业课程体系维度,既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也有极其浓厚的理论渊源,是文化产业理论发展成熟中的重中之重。

 

\

杨骊(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在题为《道与术:“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型文科人才培养》的讲演中认为,“互联网+”时代不仅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改变,更给高校创新教育模式带来了机遇。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在课程设置方面采用道术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学问之道--文化基本功,另一方面对学生授以实用之术--互联网技术和写作技能。同时,搭建仿真实训平台整合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六个专业的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训平台进行文化创新创业,实现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

 周易军(北京服装学院)在题为《英国创意产业教育特点初探》的讲演中认为,英国创意产业教育的五个特点是:创意教育从小抓起,充分利用民间力量,注意不同水平层次间教育的衔接,注意创意产业就业方面的引导,注意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这五个特点对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将会有所启发。

 

\

王弋(华东政法大学)在题为《浅论社会企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的讲演中认为,目前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基于行业分类标准,这一界定为充分理解文化产业的价值带来阻碍。我们应将文化产业看作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过渡现象,它会起到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但社会工具变革的惰性阻碍了文化产业提升整体行业水准的可能,致使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社会创新致力于将在传统背景下无法汇聚在一起的资源进行整合,打破行业门槛,创造与成本及其不对称的巨大效益。

 

\

台湾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系系主任兼推广教育中心主任张国治主持了会议。

 

\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教授李林对十一位嘉宾的演讲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评议:30余位代表参会,11位老师发表陈述。石增泉提出创意人才培养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杨颉慧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文化遗产知识;贾真光认为高校人才培养在“专业”化和民族化;叶长安指出大学成为“三创”的推动者;孔昭林提出,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办学模式和教育机制的研究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观点;陈英伟认为文创机构与周边社区无缝接合,可以塑造出化朽木为神奇的效益;张捷、张新明文章指出高校以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作为其实现价值、创造效益的手段;张虔觉得构建文化产业课程体系维度,是文化产业理论发展成熟中的重中之重;杨骊介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在课程设置方面道术结合的方式,实现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周易军给我们介绍英国创意产业教育的五个特点;王弋指出社会创新致力于将在传统背景下无法汇聚在一起的资源进行整合,打破行业门槛,创造与成本及其不对称的巨大效益。这几位发言人围绕主题,基于理论研究,也有实践创新,基于传统人才基础,也有人才培养的创新。文创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关键在师资。要建立创新性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师资队伍,同时希望未来海峡两岸文创联盟在师资培养和文创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发展 学术 论坛

上一篇:两岸文创交流新举措
下一篇:《三农文化书画艺术国际交流座谈会》拟定书画活动草案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顾问团队- 支持单位- 单位章程 - 部门设置- 成员名单- 理事单位- 联系方式- 企业邮箱- 版权隐私

版权所有: 中国三农发展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北京舒安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中国传统文化网
联系电话:010-85757316      邮箱: 85759339@163.com    京ICP备09064931号-2              中文域名:中国传统文化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