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走进文学殿堂的“土记者”
2012-09-26 21:05:35   来源:湖北省鄂州市直机关工委 汪进   评论:0 点击:

金秋稻菽一片黄,满田满地闪金光。收获时节,那成熟的稻穗,弯腰低头,默默奉献。由此,我联想到杜政宁先生,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他是农民的儿子,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自小热爱读书,痴迷写作,生活贫穷,...

金秋稻菽一片黄,满田满地闪金光。收获时节,那成熟的稻穗,弯腰低头,默默奉献。由此,我联想到杜政宁先生,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他是农民的儿子,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自小热爱读书,痴迷写作,生活贫穷,精神富有。田野劳动归来,独坐灯下,面对稿纸,尽情倾诉,期望活出尊严,改变命运。终于从“土记者”走进文学的殿堂,从农村走进城市。他没有像时下某些时尚作家一样,弃本逐末玩“文字秀”,而是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中。他深信大地是文学的母亲,文学就是人学,纯文学永远是引导人们前行的灯火,天才就是勤奋加汗水。古武昌今鄂州这块肥沃的土地,使他的枝叶越来越繁茂,果实越来越丰硕。40 多年的文学之路,刻苦学习,笔耕不辍的他,收获了上百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对大地母亲的回报,更是对社会的馈赠。

政宁先生的散文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影响也更为广泛。真实地写出人情、亲情、爱情、乡情,描绘一幅幅真实生动的江南农村生活图景,倾吐心灵的感悟,折射泥土的芬芳,流露乡情依恋。这就是政宁先生最值得肯定的东西,也是构成他的作品品味和灵魂的东西。政宁先生把散文创作选材的着眼点,放在对人的生活方式的表现上,放在对他所生活的土地上的人情、风俗、生活习性的描写上。他写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农家习俗,融进了自己的深情。如在《放野火》中,生动地叙写了“放牛娃最欢快的日子”。如《偷屋梁》既写出了农村的乡风民俗,更写出了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给人以厚重的生活质感。《蝉鸣》描写是一种乡村少年的童趣,天真的想象,字里行间,生活的情趣跃然跳动。

散文代表作《江南陶公柳》载2007年4月7日《人民日报》 “大地”副刊头条,诗人胡盛海赋诗一首:“江南二月暖还寒,陶柳欣然见报端。幸有杜君神妙笔,鄂州文化广宣传”;当年湖北、湖南、福建等多省高校将其作为高考复习教材;著名散文作家任蒙读后评价说,写得很好,文字清秀,自然流畅,充满人文关怀。《农民父亲》获人民文学2008年主办的纪念朱自清先生诞生110周年“背影”全国同题征文优秀奖。《“救救孩子”的呐喊——我读鲁迅的当代意义》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鲁迅研究会、上海市作家协会2008年主办的“我读鲁迅”全国征文优胜奖。《缅怀武昌首义总指挥》被《人民文学》2011年4期副刊采用,并被评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一百周年“征文优秀奖”。《党旗给力坐了牛背坐飞机》被新华网纪念建党90周年副刊征文采用,多家媒体转载。2012年中国散文学会主编的《中国散文大系》,政宁先生接到通知,两篇散文《党旗给力坐了牛背坐飞机》、《谜奇神农架》,与朱自清、郭沫若、巴金、王蒙、铁凝、贾平凹、余秋雨等众多名家名作一起正式入选,全面展示出当代散文家创作最新成果。

同中国的许多作家一样,政宁先生也有点历史癖。他曾研究过历代帝王与粮食专题,出版过历史题材的《粮食故事》,但没有想到他十年磨一剑,静悄悄地“磨”出了一部3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他选择的是有历史上颇具争议的吴王孙权。而他所作的艺术处理是,替被《三国演义》所抑的孙权说几句公道话。本书还原一个其实的东吴大帝孙权。从这样的选择和这样的处理上讲,政宁先生可谓“胆大包天”、“态意妄为”,而支撑他这种胆识和行为的,便是他的历史责任感和乡土情结。鄂州(古武昌)是政宁的家乡,政宁自小就喜欢读《三国》,对历史上在家乡称帝的孙权十分景仰,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这位东吴大帝是个复杂而有个性的人物,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尤其是对帝都武昌人文自然的开发和保护方面,对吴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孙权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作为吴都的后代子民,政宁先生经常以此引为自豪。政宁先生从历史的功过,从位居高位而有无作为的相对角度来反映孙权。寓主观的褒贬于客观的历史的描绘之中,在历史小说人物塑造方面辟出了新路,受到广泛好评。

越是地域的,越是世界的。本着这一理念,政宁先生尽情抒写与本地有关的帝王将相、文坛名家的金戈铁马、文治武功。其创作历史小说、文学传记的势头正旺。他创作的20万字的《官四代伍员传奇》,再现了楚国人伍员父兄突遭诬陷被害,四处逃亡,流浪乞讨,凭着超人的大智大勇,一步步升为吴国的相国,充满传奇色彩。21万字《白脸其实是英雄》,替曹操翻案,记叙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有很高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完成统一北方大业,不是白脸奸臣,而是一位英雄,给人以心灵震撼和有益启迪。23万字的《辛亥首义总指挥吴兆麟》,记叙吴兆麟临危受命,指挥有方,取得武昌首义胜利,为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作出了贡献。后调北京,授陆军上将。不久退出政坛,致力社会福利事业,用自己的退休金4万大洋,倡修樊口大堤水利工程,使七县一州沼泽变良田;修建武昌首义公园,抚恤辛亥伤残军人。晚年潜心佛法。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诱以和平救国军总司令,不为所动。其高风亮节激励后人弘扬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20万字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记叙“乌台诗案”酿成苏轼政治上的失败命运,却玉成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贬黄期间,开荒东坡,自耕自食。他屡屡渡江南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游历西山,饮樊口酒,食武昌鱼,尝西山饼,品菩萨泉,修九曲亭。他经受了困苦的艰熬和灵魂的洗礼。不仅写出了绝冠千古的前、后赤壁赋,而且创作上取得非凡成就,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全能作家。该作品以“江南杜李”笔名参与2012年度“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点击率飚升,众多网友好评。获原创频道7月份“签约有礼”10000金币。结果待年底揭晓。以上作品有的已经出版,有的与出版社签订合同,有的在修改洽谈之中。

我很钦佩政宁先生的文品和人品。他的文章属于那种思想、内容都很纯净的作品。他是依靠生活功底进行创作又能注意创作形式和技巧的作家。在创作取材、构思表达上,他一直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即使在社会性较弱的家庭、亲情、童年等题材中,也都能以乐观、进取、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这就使得他无论写什么,怎么写,对社会的影响都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在文学的观念上,他是那种坚持思想和艺术相统一,重视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作家,力图通过高质量的艺术精品去影响社会。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政宁先生喜欢韩愈这句诗。因为他血管里流淌先祖杜预、杜甫、杜佑、杜牧、杜荀鹤等诗人、诗圣、文学家的血液,继承先贤遗传,致力文学事业。政宁先生热爱文学,热爱故乡的激情,使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身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鄂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频频在省级国家级的大刊大报刊载。我衷心祝福他永葆青春,在文学道路上不断走向辉煌。 

相关热词搜索:走进 文学殿堂

上一篇:世界和谐基金会执行主席富兰克给王华颁发聘书
下一篇:王蒙谈中国传统文化:泛道德论既是精髓也是弱点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顾问团队- 支持单位- 单位章程 - 部门设置- 成员名单- 理事单位- 联系方式- 企业邮箱- 版权隐私

版权所有: 中国三农发展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北京舒安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中国传统文化网
联系电话:010-85757316      邮箱: 85759339@163.com    京ICP备09064931号-2              中文域名:中国传统文化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