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借鉴传统文化加强廉政建设
2012-11-05 12:02:31   来源:青岛日报   评论:0 点击: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国人良好民族心理和民族品格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而且对于有效遏制领导干部贪图享乐、私欲膨胀、贪污腐败问题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国人良好民族心理和民族品格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而且对于有效遏制领导干部贪图享乐、私欲膨胀、贪污腐败问题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善于从古圣先贤的智慧里汲取必要的营养,无疑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探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反腐倡廉力量,对于现阶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理念引领作用。儒家传统文化强调“民贵君轻”。“民贵君轻”让人们看到了权力运用的限制性,强调在国家管理中要重视民心向背,警惕暴政和贪欲。其所倡导的民本理念,将引领各级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尤其是在处理涉及党群、干群关系时,要吸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教训与警示,始终把握住“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施政方向。

  二是渗透陶冶作用。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俭以养德,廉以立身”的观念以及褒廉扬清的举措,无疑与防范腐败的要求殊途同归,必将对现阶段中国反腐倡廉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为传统文化渗透于廉政教育之中提供有利条件,继而促进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的有机融合,为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从源头上杜绝腐败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那么,当前如何适应反腐倡廉形势的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反腐倡廉的文化资源进行扬弃、整合与创新,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用力。

  一是以传统文化推动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也提到:“君子者,治之原也。官人守数,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唐太宗李世民深有感触地说:“君不约己而禁人为非……不可得也。莫若先正其身,则人不言而化矣”。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净化官场,确保自己的统治,大都要求官吏要做全社会的道德模范。德政思想的实施有利于抑制官场腐败,改良从政道德环境,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是以传统文化推动党员干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封建社会,清廉对于官吏个人来说,可以“保禄位”、“远耻辱”;对于国家来说,则能保证并促进社会风尚的净化以及政治的公正清明。所以古人极为重视廉洁之德,把廉洁视为人之宝、德之令、政之本而大力提倡。历代开明君主无不重视廉政。也正由于皇帝厚待和重用廉吏,推动了他们创造着非凡的功绩,历史经验值得记取。我们要教育党员干部,通过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用先进文化净化灵魂、升华人格、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金律,做到洁身自好,始终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努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不良现象的能力。

  三是以传统文化推动党员干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庸》曰:“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强调君子在他人看不见、听不到自己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重微即重视细微小事,要积善不怠、积善成德,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自省是指人的自我省察。孔子说“见不贤而内自省”。孟子则提出“自反”、“反求诸己”。儒家强调从天子起,人人都要“以修身为本”。修身的基本要求是好善弃恶,修身的最终目标是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在中国古代,通过一系列的克己修身教育,使官员的贪欲有所收敛,从政道德环境有所改良,社会文明风尚有所改进。我们要借鉴这种克己修身的传统美德,正确处理工作与休闲、劳动与享乐的关系,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固守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际交往原则,通过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塑造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形象。

  四是以传统文化推动党员干部修炼高尚的人格情操。《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规定了君子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情操和珍贵的精神品质。程氏《论学篇》曰:“善学者进德”,指出学习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方法和途径。古代的理想人格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思想精神境界,自觉地抵制腐败习气,净化社会风尚,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多读书、读好书,勤学习、善思考,通过不断学习濡养、陶冶和锤炼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自觉预防和杜绝腐败现象发生。

相关热词搜索:借鉴 传统文化 加强

上一篇:新昌女子和法国男子“中西合璧”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关于“原生态”文化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顾问团队- 支持单位- 单位章程 - 部门设置- 成员名单- 理事单位- 联系方式- 企业邮箱- 版权隐私

版权所有: 中国三农发展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北京舒安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中国传统文化网
联系电话:010-85757316      邮箱: 85759339@163.com    京ICP备09064931号-2              中文域名:中国传统文化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