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文化 > 正文

服中药时忌吃萝卜?错!
2012-05-18 13:33:2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浙江在线健康网11月09日讯“冬吃萝卜夏吃姜”,说到养生,相信很多人都很奉行老祖宗留下的这句话。在这个秋末冬初的季节里,萝卜成为餐桌上倍受欢迎的健康美食。而同时,那些正在吃中药的人,却十分苦恼,因...

  浙江在线健康网11月09日讯“冬吃萝卜夏吃姜”,说到养生,相信很多人都很奉行老祖宗留下的这句话。在这个秋末冬初的季节里,萝卜成为餐桌上倍受欢迎的健康美食。而同时,那些正在吃中药的人,却十分苦恼,因为很多人说萝卜解药气,跟中药相克,所以他们都敬而远之。

  “吃中药的人,生萝卜是不能吃,但熟萝卜吃了有利而无害。因为生萝卜会克气,但熟萝卜却可以补气,功效绝不亚于人参。”日前,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何迎春博士做客本报第63期名医大讲堂时,从纠正大家的养生误区开始,讲解了秋末冬初的调理和进补问题。

  秋天多笑笑能保养肺气

  一到秋天,就容易口干舌燥、皮肤干裂,还大把掉头发。何博士说:“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

  秋天干燥的气候,使人常感到口鼻咽喉干燥以及发生燥咳,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秋令还可出现大便燥结。补充水分是防止秋燥最好的办法,每天最好喝3—4杯开水。

  但是光喝开水就能解决问题吗?从事销售工作的沈先生说:“我每天空下来就喝水,单位饮水机里的水大部分都进了我的肚子,可还是觉得嘴唇很干,喉咙里像卡着东西。”

  对此,何博士在讲座中告诉大家,除了补充水分之外,防秋燥还要结合饮食起居和运动。

  “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基本原则,可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有条件的人,可以炖点白木耳、雪梨、莲子(含莲心)、小百合等早晚各吃一碗。”何博士说。

  中老年人在秋季洗澡不宜过勤,每周洗1—2次为宜,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水温在35℃左右。

  另外,何博士建议大家,在秋天的时候要多笑笑,不但能保养肺气,还可以驱除抑郁、消除疲劳、解除胸闷、恢复体力。

  甩掉秋膘的秘方:每晚跑步半小时

  天一冷,身体开始积极储存御寒的脂肪。于是稍不注意,身上的肥膘就不知不觉多了起来。这不仅让爱美人士们痛恨万分,也让原本肥胖的人多了分危险。

  何博士建议大家,秋季减肥,应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着手。首先,要注意饮食的调解,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薏米、海带、蘑菇等。

  其次,还要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运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以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但现在大多数人都工作繁忙,没有很多时间外出,何博士也在讲座中说了她自己在家里减肥的小秘诀。

  “方法很简单,一是转呼啦圈,如果场地受限的话,可以拿着遥控器原地跑步半小时,边看电视边运动,这是我每天晚上必干的事。运动完半小时后喝杯水,然后在睡前就再也不吃东西,挺管用的。”何博士说。

  吃膏方前,弄个开路方“投石问路”

  俗话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老虎”,转眼间已过立冬,一年中最佳的进补时机已经到来。对于杭州人来说,开个膏方给自己补补身子,或向长辈尽尽孝道,早就成了种生活习惯。

  这两天,很多市民都在打探何时开膏方,吃什么膏方好?

  中医讲究阴阳辩证,而人体在接受大补之前,也要准备好不错的身体,否则面对昂贵的补药时,会虚不受补,不仅白白浪费了钱财,还让自己多吃苦头。

  将近90高龄的钱大爷,向来身子骨硬朗,平常感觉不舒服的时候,都自己跑去找何博士把脉。

  “就在去年冬天的时候,钱大爷老说胃不舒服,而且舌根发黄,懂中医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补坏了。”原来,钱大爷的子女们都很孝顺,找医生开了膏方后,又高价去买了许多人参,统统熬进膏方里。没想到,这反而让钱大爷多受苦。

  何博士说:“钱大爷是个典型的阴虚体质,脾胃功能不好,身体里一下子进了那么多补药,他根本吸收不了,反而变成负担,身体才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只能再通过汤药,把体内的补药卸掉。”

  很多人都说,中医很玄,给不同的人治疗同样的病,医生可能会开出截然不同的方子。对于膏方,同样如此。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开什么样的方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等都会不同。

  何博士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你今年想开膏方,可以提前半个月至一个月,找中医把脉问诊,看看需不需要先弄个“开路方”来投石问路。算算服用膏方的最佳时间,现在这个时候吃“开路方”刚刚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特色中医方应对各种换季病
下一篇:像破案一样地去开膏方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顾问团队- 支持单位- 单位章程 - 部门设置- 成员名单- 理事单位- 联系方式- 企业邮箱- 版权隐私

版权所有: 中国三农发展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北京舒安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中国传统文化网
联系电话:010-85757316      邮箱: 85759339@163.com    京ICP备09064931号-2              中文域名:中国传统文化网·网络